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请输入您的关键字      
  您的位置: 中国模特网 >> 新人学堂 >> 模特学院 >> 模特生涯
 阅读文章

模特行业是不是哥德巴赫猜想

  文章作者:网络来源:网络转摘浏览次数:3979字体:字体颜色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11-4-23 12:02:37提交会员:中国模特网

  在21世纪即将走过第一个十年,在各种模特、选美大赛不再成为吸引观众的理由、招商引资的利器,在各种海选已经让所有人麻木甚至厌恶的时候,让我们重新回过头来关注中国时尚界美丽的基石——模特: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这一特别美丽的职业,在发展了30多年后出现了什么新状况?发展遇到了什么新瓶颈?中国模特行业要抓住什么?要改变什么?要走向何方?这些都是我们试图解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下文由有关业内人士来回答。

“三化”  拍案惊奇

  所谓“三化”,指的是模特的专业化、细分化和多元化,此“三化”的基本定义,大约是在五六年前逐渐在模特圈里形成并叫响的。

  “三化”的确定,对当时中国模特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此之前,模特界始终摆脱不了“行业发展不规范,模特经纪不完善,模特职业素质低,出路难”种种阴霾,与整个时尚产业的上升步调极不协调。

  做得不好,就要被嫌弃,就像中国足球现在的窘境一样,那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对模特界评三论四,甚至直指此乃时尚产业发展的特大桎梏。

  “三化”的叫响,可谓是模特业内人士的一次相对积极、较为团结以求力挽狂澜的“集体行动”,尽管当时几大模特经纪公司依旧是各干各的营生,但其方向却是心照不宣地一致,从强化职业模特的概念,到为职业模特寻找更宽泛的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再到将职业模特做专业化细分,达成不同行业与相应类型模特更为专业的合作模式。

  经过大约一年时间,模特“三化”已经取得了口碑上的良好效果,有效抬高了职业模特的社会地位,并规范其职业素质要求;为模特开辟了影视娱乐、播音主持等相关领域,并与汽车业、珠宝业、通讯业,甚至是房地产业都建立起关系,扩大了模特生存发展的多元道路;同时,通过模特赛事、媒介宣传以及内衣模特、车模等称谓逐渐叫响而打开了模特细分化的可能性。

  以上这些振奋时尚业内人心的举措,大约都是在2006年前后树立并达到高潮的,或许应了那句“高潮过后是平静”,眨眼4年过去,如今再探探模特“三化”的发展状况,似乎还是曾经的那些功劳和成果。

  有人说,行规已建成,行业就稳定发展足矣,现在或许正是模特行业稳步求升的阶段,难道非要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不成?

  我们倒没有这个意思,但模特行业真的进入稳步求升的太平阶段了吗?我们需要答案。

  模特细分化始于内衣模特?止于内衣模特?

  谈到模特细分化,最大功臣当属爱慕,而爱慕最居功至伟的,不在于曾经大规模高声势选拔过内衣模特,也不在于举办过多年内衣模特大赛,而在于,爱慕通过多方探索,逐渐为内衣模特制定了严谨的可以呈上案头的选拔标准,这才真正是标志模特细分的专业化操守。

  记得“天使爱美丽·中国内衣模特大赛(爱美丽系爱慕旗下品牌)”举办之初,曾激发过许多专业人士的振奋情绪,似乎看到了模特细分化可以立内衣模特为标杆,逐步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而一旦模特细分化大踏步前进,不仅解决了模特发展、模特业经济、多产业与模特业对接等等问题,甚至每年翻番递增的模特大赛,也可以从一条胡同里分流,为不同门类的模特添砖加瓦、搭建舞台。

  如果一切能以内衣模特的进程发展下去,现在的模特业应该呈现出更热闹的情景才对,不同门类的模特赛事应该渐成气候;模特经纪人的培养应该有的放矢;不同模特类别的职业标准应该初步建成,甚至不同门类的模特经纪公司应该应运而生,或至少一个经纪公司的不同部门应该建立起来了。

  美国模特业的细分程度是个例子,全球知名的福特模特经纪公司,内有时装模特部、手模部、脚模部、平面模特部等等,甚至还有儿童模特部。而美国还有很多单一门类的模特经纪公司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和谐共存。

  按着模特细分化当年的宗旨,是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但事实上,除了内衣模特在行业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外,其他门类的模特细分化情况,予人的感觉却始终偃旗息鼓,不动声色。

  有人说:车模不是很红火吗?正如前面所提,内衣模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内衣模特标准制定在先,而且是经过多方研究亮出的相对公正的标准。反过来,谁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样的模特是车模的不二人选?

  纵观全国大小车展,上至超级名模,下至不知哪来的野模,其混乱程度俨然十五年前的T台,好歹如今T台上尚可分清职业模特与非职业模特的区别,而那些搔首弄姿的车模们,实在让人不知如何分辨才好。

  直到有一天偶然看了电视节目,才知道原来中国却有手模、腿模、脚模,甚至还有脖模,那台节目是专门请几位特型模特来谈时尚的,谈来谈去话题没转到其职业性上,更有点像“女性局部器官保养常识”。

  几位特型模特在电视上个个都很时尚漂亮,可离开这里就完全淹没在浩浩模特大军中,既无名也无“份”,有多少人清楚她们究竟以何为生?像她们这样的单类模特究竟有多少?谁来规范她们?谁给她们保障?

  模特细分化,一个再专业不过的概念,无数被叫响的“类模”称号,几个被“分”出去的N类模特,难道仅此而已?

  模特多元化是不是迈出T台就称多元?

  模特多元化是最大程度保障着模特的生存空间和施展舞台,应该说是模特行业规范中最人性化的闪亮一笔。

  已经说不清是谁提出的这一概念,以当时的构想,多才多艺的模特们应该按着自身特长,在模特经纪人的栽培和帮助下,名扬时尚、娱乐等相关的展现美的领域。以中国模特人数的比例计算,出现N个像卡梅隆·迪亚兹那样的“实力派”或者叫“观众喜爱的演员”应该不是难事。

可惜,这么多年过去,老百姓能记住的“模特明星”还是一个瞿颖,即便是瞿颖,也从头至尾没逃脱“花瓶演员”的绰号。

  而事实上,“花瓶演员”几乎是对所有“触电”模特的统一称谓,这几乎成为模特涉足影视界的魔咒,也使得许多原本在T台很有前途的模特,偏要不甘寂寞跑去演戏,受挫后再想回到T台,却发现自己的位置已被新人取代,最终落得两边靠两边靠不上的尴尬境地。

  对了,刚刚热播过一部电视剧,有两位模特在剧中扮演了角色,算是这么多年来,为数不多加盟热门电视剧的案例。而这两位模特,还有一位是前知名模特,现在的正业是设计师,演戏不过是“客串”而已。

  岂料,观众并不领情,对两位模特的表演最多给予了四个字“强差人意”。如此平平的表现,不知道下一个能邀请模特演员的名导名剧是何人何时了。

  再来看看当主持的,做代言的,早前有个时尚类节目,专门请来知名模特做主持,结果几期之后便不声不响地换了人,其他“以主持见长”的模特们,也不过是在“本行节目”里做一些客串罢了。

  即便是获了世界头号的选美小姐,几次让老百姓看得见的“露脸”,也多是获奖当年在某化妆品电视广告做了代言人,如今,连这则广告也没了踪影。

  而某影视娱乐节目在报道一则明星和模特共同出席某香港品牌时尚活动时,主持人是这样介绍的:演员周×、高××,和超级名模一起在某品牌店前共同举杯庆贺……

  演员是有名有姓的,而名模连个姓名都没有提及,幸好镜头在名模面前晃了一下,才让圈内人知道:这不是已晋升世界时尚前沿行列的国际超模吗,在圈内谁人不知哪人不晓,主持人怎么居然连个名字都不提。

  道理很简单,主持人不提她,是因为老百姓不认识她,甚至有可能连主持人都不认识她,比起明星大腕,名模的地位没有随着多元化的脚步而有所夸大或提升,依旧只是行内的大腕,业内人捧的明星。

  究竟是模特自身不努力,还是模特多元化的脚步太匆忙?抑或,“模特多元化”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显得太模糊、太笼统,以至于伴随正确概念走的那条路,却未必是正确方向?

  模特多元化,究竟以“多”见长,还是以“精”择人?

  模特专业化泾渭分明不是问题还是不是问题还是……?

  之所以最后才写到“模特专业化”,的确是因为经过模特行内人多年努力,这“一化”取得了最好的成绩,职业模特的规范,模特经纪人的成长以及影响力较大的模特经纪公司的专业化运作,都为这个行业的约束和规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时装产业的日趋成熟,是职业模特得以规范的大环境,中国国际时装周每年评选年度十佳职业时装模特的举措,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模特行业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推动,不仅让模特经纪公司和模特本人为了荣誉而努力进取,也让职业模特这个称谓,得到了更多人的认知和认可。

  但是,在一片大好形势之中,间或还是掺杂一些疑惑让人不明其理,限于篇幅,那些旁门左道的疑点不提也罢,单说说这泾渭分明的“国内”与“国际”,难道真的就那么难于融合,非得分出个你我来吗?

  据了解,中国有国内的顶级超模,在国内的气势和影响力可以说星光璀璨、无人能挡,这些超模也都被邀到国际上走秀,但无论怎么走依旧被定位于国内顶级超模。

  不用说也知道,还有那么一拨所谓的“国际名模”,细算下来五六个有余,常年扎根国际,除了“成为国际五大时装周的宠儿”、“被国际顶级杂志相中”、“受邀国际顶级品牌代言”等花哨文字是常见诸时尚类传媒外,我们是既看不到本人也难觅其在国际舞台上走秀的风采,除非你费尽心思去google,或24小时监视花钱才可能出现在电视上的FASHIONTV,更别说无从真实了解这些“国际名模”们究竟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从而推算中国模特究竟在国际上地位如何……

  原先还好一些,几位前“国际名模”好歹还能在中国某场大秀上走一走,或者也能为年度十佳职业时装模特的荣誉搏一搏,现在,无论是否真的到了“国际名模”的份儿上,人倒真成了国际的了,神秘到国内业内人士几乎不认识的地步,别说请她参加时装周或某时尚大秀,就是觅得佳人一张照片,都很困难。

  究竟谁比谁更有名气?就像周迅和章子怡一样,没办法做个你高我低的比较,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八卦这个排名。

  或许,这是中国职业模特发展的特殊面貌而已,没什么大不了非要拿出来分析个道理不可,但是,这道看不见的鸿沟总会让我们觉得有点不舒服,尤其是当不明其理的人们认定“国际”就是好,“国内”就矮一层时,我们只能站在“公称”上解释:在中国不是这样的,真的不是……

  解释多了,烦了,也变成我们的疑虑了,模特专业化,究竟要“专”出几条纵队去?

1、价格扼杀论:
  10年里,时装标价翻了十倍,模特身价降了N轮

  作为专业媒体记者,今天的模特行业之于我们,似乎突然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一样,但对于本期的这些对话嘉宾而言,他们十余年的从业生涯,足以代表这个行业。那么,关于今天模特业到底怎么了?他们找出了N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价格扼杀论。那么。模特演出的市场定价权究竟是如何丧失的?低价格在扼杀整个行业吗?被时装设计所操作的降价趋势,对于模特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舰:提起模特演出价格,有天我跟很知名的一位设计师特别不客气。他们有演出,我说你要的好模特都很贵,2500—5000元。他说没事,他可以通过他和模特关系,让模特便宜一点。我说,邓老师,建议你别这么做。这么做可能显示出你的影响力。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不怕影响你的形象吗?不顾行规的砍价,说明你没实力。好的设计师得有钱,获不获奖不重要。欧洲那些设计师请模特一分钱都不少。这关系我品牌的形象。

  比如,纽约时装周很务实,我这个品牌今年销售1000万,那我这场秀就按1000万品牌的档次做。我今年代表几个亿的大牌做,那就按大牌的规模做。按销售规模来设计发布规模,谁也不会笑话我。中国设计师太注重于表面的东西了。

  姚戈:现在时装周给模特价格压得特别低,恨不得是免费。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的费用。比如说,协会规定了,A类模特多少钱,B类模特多少钱,在欧洲是没有类别的,只有一个规律性的市场价格,大家都遵守,顶多根据不同情况上下略作浮动。

  中国不是这样,虽然时装周本身就定了模特市场指导价,但价格也在逐年下滑,并且没有用户遵守这个价格,都想通过各种方式压价。

  之所有如此,是因为,第一,建立了游戏规则,但服装业并不遵守。第二,模特公司自己不规范,内部争斗,导致恶性竞争。这么几年,就我们公司抗住价格了,价格是全行业最贵的。十年了,这个行业没变过,所有的物价都上涨了,就模特劳务费涨不起来。再看编导费,国际时装周从第一届开始,编导费一直是一万五千元。从去年开始规定了一万五到三万元,但这个空间没法谈,所有人都问:一万五行不行?我们这种劳动力、这种智慧、这种创意太不值钱了。其实创意是最无价的。这个行业就是一个怪圈。

  李书崑:我们长期从事模特行业基础教育工作,在今天,我最深刻的感觉是必须要救救这些孩子的时候了。她们从全国各地,带着梦想来到北京或上海,寻求发展,但现在的市场,尤其是在北京市场,职业模特的价格已经低到了无法维持生存的程度。

  模特演出费用与时装定价来比较,可以看到这个行业停滞或无法有大发展的症结。早期国内品牌如雅戈尔也就是中档定位卖两三百块钱,现在国内品牌尤其是男装品牌价格节节攀升,甚至是翻十倍的价格在销售。1999年,那时我在中国图片社,一些模特如毛毛的市场价可以达到六七千元,像马艳丽当时的演出价格也在一万元左右。那么现在来看,模特的价格真的减到了十倍不止。

  如果我们现在说这个行业出了问题,发展不好,甚至发展不下去了,那么最应该关注的就是模特收入的问题。可以说外在的压力与客观因素是造成模特行业价格降低的原因。

  我们现在应该关注,哪些事件?哪些人对现在模特市场的价格做了致命的伤害。之前有大师出来说,500元,演我的秀,你干不干?很多小模特想上大师秀,就接了。大师连续三年都这么说,第一年没人学,第二年没人学,一些设计师从第三年都开始学了,就连豪爽的东北设计师也不例外,“如果花高价聘请模特是不是我不够腕儿,我在时装圈里地位是不是就没法体现?”设计师们都这么想,演出价格能不下来吗?

  其实,在国内市场,中国国际时装周的模特价格影响着北京的模特价格,北京模特价格又影响全国的模特价格。时装周报价可以说是模特行业的价格晴雨表,甚至会影响到二三线城市商场促销活动上模特演出的价格。但现在时装周是完全站在服装设计师的角度与立场,来制定模特的价格,而不是根据市场行情来制定。

  但必须承认,模特行业本身失去定价权有很多原因,自身也不是没有责任。由于几个公司和几个老板所谓的行业的、矛盾,也是让整个行业失去定价权的原因之一。国外模特经纪公司10-15%的代理费,模特可劲在市场接活,主流模特有市场、有活干,就可以价格太低了就不干了,但是在国内,主流公司很多模特也没有活干,这些公司只想的是消灭、挤黄其他对手。我的签约模特宁可呆着,也不接其他公司的活,给代理费也不接。可能是对服装行业干了好事,但对这些模特没干好事。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一点点提高模特的价格,也就让经纪公司赚钱了。

  纯模特经纪公司60-70%的费用给模特,剩下来的是工资、差旅费、房费,其实经纪公司的代理费不可能超过10%的纯利润。即便是在行业内叱咤风云的经纪公司,一年的模特经纪流水一千万,利润也就60万元,这本身就是一个闹剧。在北京开一个100平米的小饭店,一年也能赚到60万。

  实际还是模特经纪公司自己没有约束自己,给外面很多机会。也让模特行业自己丧失了定价权。

  方华:站在经纪公司的立场上不认为它高。国内外模特价格的差距,在于相同数值后面的货币单位是美元还是人民币。

  不排除现阶段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某些大局观不够的模特与利益至上的客户之间不通过经纪公司的私下交易降低了模特的身价。然而考虑国内外货币汇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一名职业模特,演一场T台秀2500元左右的价格在行业标准内尚属合理范围。

2、地位扼杀论:
  法国作秀“人”比“秀”重要,中国作秀“秀”比“人”重要

  模特行业与时装行业到底是什么关系?所有模特行业的人都有共识,模特业与服装业同样是时尚产业中的一环,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并立关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并非如此。中国的职业模特远没有独立于服装行业之外,得到良好的发展平台,模特行业自身在努力挣扎,包括试图通过推广专业化、细分化、多元化等方式来强化自己的位置,寻找独立的发展空间。但几年过去了,依然没有独立趋势出现。整个行业被时装业牢牢的圈在其中。对此,模特圈也是感想颇多。

  张舰:现在很多设计师对模特不够尊重。这是意识问题。但也折射出模特行业与时装行业的地位关系。模特也是有价值的,设计师不应该随意压价,好模特凭什么压低自己的身价?但设计师不这么想,而且有办法让模特自降身价。在现场,也经常能看到一些设计师呵斥小经纪人,这也是行业地位不平等的表现。

  爱慕这一次发布,我一直强调后台搭建,我们中国的演出大都不注重后台。爱慕能走出去,从国外选模特再回来,就是走了一大步了。他们在意识到模特对演出的重要,而且不是表面化的重要。上一次做阿玛尼的发布,在后台上花了好多钱。我问:后台花这么多钱干嘛?他说:给我工作的人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怎么能把我上百万的服装价值感传递出去?法国人作秀,人比秀还重要,我要请模特来工作,得有咖啡、得能抽烟,得有音乐,这样才能让模特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品牌本身,包括发布,都是一种生活,不只是台上那点儿事。台上那些气质是从后边带上来的。你在后台蹲在地上吃盒饭,再演价值好几十万的衣服,感觉根本不对位。

  李书崑:前段时间在杭州,亚洲时尚联合会召开会议。模特专业协会也是时尚联合会的四大块之一,但在整个联合会的主要位置中却没有模特业存在。有人说是模特行业没钱,所以台上上坐了七八个人,包括院校、设计师,模特行业连边都没有。谁钱多就让谁坐。果真是这样吗?我觉得这未必,主要还是模特行业在时尚产业中没有地位,关键不是钱多少,而是没有那个品格。没有规模,更没有自己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所以只能被当成时装行业的依附品。

3、名模扼杀论:
  名模的概念混淆了职业模特的概念,名模是个很危险的误区

  中国所谓“名模”的头衔叫的太多,基本已经混淆了职业模特的职业概念,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职业模特就是名模,非名模就不是职业模特。在国外,模特是有“职业模特”的概念,而没有名模的称谓,中国最初叫响名模,是为了扩大模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可是,如今,行业似乎有些成也名模、败也名模的感觉,许多所谓名模,被一两个品牌用到极致,其他品牌就会避而不用,造成名模形象老化严重,那么,是否应该及时收住对名模偏执的追捧,是行业需要重新定义的课题。

  张舰:模特的艺术生命很短。跟演员不一样,有一个形象老化问题。这是别的行业没有的。模特服务的是各个品牌,各个品牌就有竞争。比如说爱慕用了莫万丹了,欧迪芬肯定不用。人没老,但形象老了。红的越快,老得越快。模特签一个大品牌,要很慎重。

  模特成名,本来就是一个误区。在国外,模特就是一个职业而已,大部分模特都是在从事一份工作而已,只不过有的工作得到的认可多与少,影响大与小的问题。就职业模特而言,国内典型案例是李晔。她没有大红大紫过,没有获过大奖,没为大品牌代言过,但她工作很稳定,一直往前走。30岁还能做内衣秀,每天坚持健身、注意饮食、英语也很好,可以说是最典型的职业模特。挣得钱多钱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对她而言这就是一个职业,必须要想办法加长职业周期。

  她心态很平和,她工作也很多。她的价格不是很高,但由于稳定,也可以挣很多钱,让自己生活得很好,中国就缺这样真正的职业模特。职业模特心态很重要,只要把我做模特的时间拉长,对大家都好。

  同时,推动名模工程,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现在有些模特已经糟透了,老一代模特,每天都是训练的,靠状态保持价格,但现在模特,都靠获奖把价格提上去,成名模。但基本的走台都不会走。好多模特连转圈都转不好,转两圈都转不了。也没有人要求她,这样挺害人的。职业模特不等于名模,职业模特就是职业模特,她是以这个为生的。

  李书崑:国际模特、国内模特、北京模特,一些公司在做概念混淆,模特出国工作就代表国际化了?未必吧,其实只是换了工作场地而已。中国模特经纪公司从国外招了一些模特过来,就能说是国际模特吗?我认为中国就没有国际名模。包括杜鹃在内,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能制造出国际名模的机器。

  汪桂花:我其实一直在想,为什么意大利、法国这些面积如此小的国家,却拥有那么多知名的国际品牌?而中国这么大,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却寥寥无几。中国的企业多,到底是制造多还是创造多?这就是差距。而模特行业也一样。在国内模特和国际模特行业中间隔的最大障碍是语言问题。一个中国模特,在国外如果不能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清晰的表达给摄影师、导演等关键人物,那么就存在了距离感。而这样的距离感会让你丧失掉很多机会

4、签约扼杀论:
  模特管理难、模特转会难、模特资源共享难……

  没有严格的签约制度,模特行业的规范就如同天方夜谭,模特抱怨为什么模特经纪公司不愿模特出名,经纪公司又抱怨为什么模特都是白眼狼,一出名就跑人,尤其是走向海外市场的那些所谓名模,几乎都与国内经纪公司拜拜了,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签约严格制约,据说,某经纪公司与某知名模特打解约官司胜诉,就因为当时模特与公司有签约在身。但如今,签约制反倒越来越形似虚设,问题很严重。

  张舰: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客户群,他的模特也应该不一样。我也不主张一个模特在一个公司呆太长时间,不要一签10年、20年,最多3年。如果模特在一个公司呆一年,很少接单,或是不接单,我觉得应该转到另一个公司,换一个市场也许对双方都好。转会制,是应该提倡的。我们公司就是最低一场秀两千元,你在我这接不到单,但你去一家别的公司,可能接到500元的单,到同样能生活。到新丝路,她们会做一些政府活动,根本不需要面试,你也可能活。

  但现在行业内,最关键一个问题还是“签约”问题。好多模特现在与公司都不签约,也能演出,但这样市场就做乱了。国外是这样,设计师订模特必须从模特公司订。否则是违法的,不是正常的一个交易。所以模特要想参加时装周,必须通过一个公司来订。但现在我们缺少这个机制。

  李书崑:我一直反对一个观点:模特都是狼崽子。我们是做基础教育的,很清楚我们送出来的孩子都是单纯的。是这个行业甚至大环境把孩子教成这样的所谓背信弃义或者怎样,但孩子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要生存啊,不让她在职业上有收入保证,只能推她走向其他途径。

  更是这个行业的管理者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包括签约与共享的原则。才让模特没有规则意识,无视约定。现在连工人都能在工会的支持下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模特的权益谁来维护?价格不是他们能决定的、演出不是他们能决定的,签约同样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也就是说,模特的未来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个人改变不了一个行业,但谁能改变?

  之所以公司之间喜欢相互的用非正常手段挖模特,是其他的公司不想共同发展,更不想让竞争者或者。模特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公司之间从挤死拉倒到互相挖角,出30%的费用也不让使这个模特,那我干脆一分钱不花,直接挖过来。张舰老师早就提出模特共享的概念,但私下争模特的原因其实还是行业模特共享实现不了。但这样绝对经营不好这个行业。

  协会还在维护独家签约,实际上维护签约要有前提,前提就是行业可以实现代理费下的模特共享。否则签约有什么意义?只限制了模特的发展。

  方华:关于签约,一靠市场:在认知与心态层面提升经纪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权威度,需要专业媒体的帮助与支持。

  二靠经纪公司:构建出行业规范模板,保证自己的模特有规范的合约、有自己的空间,尽力配合签约模特争取工作机遇;建立纵向培养体系,在模特学校中开设职业操守课程,为模特规范行业道德和工作职责。

  三靠模特:信任经纪公司,理性面对外界诱惑。

  希望有朝一日客户问出的第一句是“你是哪家经纪公司的?”而不是“你电话号码是多少?”

5、多元扼杀论:
  多元化应该分两种,在职模特多元即细分,退役模特多元即未来

  模特多元化最初的设立多少出于无奈,因为行业内生存艰难,模特经纪公司领导人就必须为模特出路想各种办法,可是,模特多元化发展到今天,已然变了模样,成为模特“不务正业”的祸端,那么,如今在定义“模特多元化”,应该是:职业模特必须以模特为主业,在模特的基础上分归不同门类,也就是说,多元化与细分化是同一概念,而跨行业的模特多元化,是指为模特退出秀台不再做模特之后,未来的发展之路。

  姚戈:模特的多方位发展,其实我们不想这样,按欧洲,模特就是模特,不可能又当明星,又当主持,叫不务正业。在中国,服装纺织业应该是模特的本行,恰恰这个行业给模特带不来太大利润。

  中国的时装秀发展太慢,中国的模特越来越好,没办法,模特只能去从事其他的,如我们参与许多推广,房地产、珠宝类等,服装类倒少了。打开报纸看看,全中国每年有多少服装企业作秀?中国的服装产业在世界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品牌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可是有多少品牌用秀来推广?更不用说广告了。

  模特多元化是我提出来的,当时提是希望模特的生存条件能好一点,模特在行内提升的速度太慢,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这是由中国行业特殊情况决定的,是一种无奈的举措,其实她们当模特,都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让她们去全面发展?在业内知名度提升不起来。有几个原因:一是社会媒体关注少,专业媒体关注很多,但专业媒体传播受局限,社会媒体关注少,价值就小,包括接的广告费用就很低了。模特收入太少了,成为不了主流,经济决定一切。

  我也给他们定了规矩,主业是模特,这些都是副业。如果你们有这方面天赋,可以试试,但不是主流。你的主业是T台。

  张舰:模特多元化,应该就是模特细分化,可以走台、可以拍片、可以做内衣模特。所谓的多元化,做演员、主持人,是模特退出T台后的发展问题。

  李书崑:模特多元化或细分化,其实只是模特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向多元化、细分化发展的概念,并不是说要把模特这个职业多元化、细分化。理论上说,根本没有车模的概念,只是根据工作性质的一个说法。只是工作场所和展示对象不同。

  即使说模特从艺,这只是模特从事的另外一个职业,但也从事不好,例如于娜从事演员这个职业时,她就是演员。不做演员了,她继续做模特,那还是模特,如果不以模特为职业了,那就不应该在称为模特。模特就是一个职业。

  汪桂花:职业化、细分化、多元化,短短的9个字,却能够让中国模特行业众多的经纪人追逐很多年并且不放弃,因为这是他们理想的目标,最高的目标。无论是职业模特委员会,还是行业协会或者是经纪公司,其实都希望能够真正实现这三化,但是出于很多的客观原因,这三化尤其是细分化方面,表现的并不是很理想。现在国内有一千多家模特经纪公司,但是真正做成规模的却没有几家,而这些在模特行业里名声响亮的经纪公司,其实一直都在努力的将这三化做好,但是事实也许并不会尽如人意。

  以多元化为例,看一个模特的生命力有多长,就要看她的多元化发展。其实向影视、歌坛方面发展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容易,这需要极大的潜能和在工作上持之以恒的态度,而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其实并不多,所以在多元化方面,大家希望的与实际操作的其实并不一样。而职业化和细分化也如此,往往现实与理想是存在着差距的。

  周迎:原来模特都是瘦瘦高高的,外形上都比较统一的。大家认为职业模特必须个头要很高。我1997年做公司的时候,车展是一个很新鲜的事情,车展中出现一大片美女,那时候很轰动。拿大众为例,一个展位一天要有三、四十个模特,这就是模特多元化的一个例子。以前的模特大都走T台,赚的少。但那个时候车展每天800的话,8天就是6400,这在97年的时候是一个很巨大的数字,比走T台好多了。后来又出现了俊男模特,美女俊男都有人去欣赏,所以多元化就发展的越来越好。后来表现形式又演化到香水、手表、珠宝、眼镜、化妆品等,这些都要求模特要有表情,丰富了模特的素养。其实多元化就是要扩大市场。

  细分化:现在好多车模大赛的考核标准都没有和车去结合,还是以模特的标准来鉴定。但是细分化还是起到积极作用的,那就是让更多的人都认识到了模特这个职业。模特又划分成了平面模特、手摸、脚模等形形色色的类型。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模特行业还是被很多人所歧视的,大家对模特的认识都很模糊。但是随着中国融入世界观念,现在的模特行业也越来越火。现在有很多都是家长都带孩子来模特学校接受专业培训,就是希望能够走到这个行业中来。正是因为多元化、细分化才让大家认识到了这个行业,也使这个行业的门槛降低了,让更多的人都进入到了模特行业。

  几年前的模特行业是昌盛时期,而现在却有点走下坡路。现在有些车展的展位也不太需要模特了,以前大部分是看美女,现在的观众和客户更理智,因为美女模特太多了,而这个行业对于大众来说也没有那么神秘的色彩了。现在反倒是二级、三级城市更需要模特,北京很多的模特都去到二三级城市去走秀,这些模特大部分都是自己过去的。很多客户都直接给模特打电话问能不能走秀,直接越级了经纪公司,省了代理费,那么经纪公司就真的亏本了。然后再加上其他经纪公司还互相拆台,这些都是谁造成的?还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6、选拔扼杀论:
  除了大赛,后面什么都没有

  模特大赛这个与中国模特行业相伴相生了若干年的特殊选拔模式,在未来会如何发展?中国模特比赛从迅猛发展到逐渐没落,到底经历着什么?模特比赛从最初为行业选拔人才,经历过一段疯狂高潮,大大小小模特大赛几乎一天一个,再加之选美大赛频繁凑热闹,使得整个模特赛事市场鱼目混珠相当严重,如今,模特赛事的劲头减弱,未来谁还吃模特大赛这碗饭?

  周迎:很多模特大赛的标准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一些有国字头的大赛或者强势媒体的大赛(CCTV模特大赛)等这些比较知名的赛事,还是比较规范的。一个模特大赛要有自己的宣传机构和媒体,还要有后续的收尾工作。这些参加模特大赛的获奖模特都应该有公司所接受,并且为其包装。这样才能使大赛更规范。

  每年的模特大赛就会涌现出一百个、一千个冠军,这些冠军没有后期包装,他们该怎么办?所以我认为,模特大赛以后的趋势就要承诺有后期包装,这样才能打通市场,并不是做完大赛赚完钱就完事了。超女为什么会成功?就是因为比赛之后有大量的包装。而模特大赛如果想要辉煌,也应该有这样的承诺。一个活动一定要加强他的生命力。

  李书崑:实际上,很多公司办大赛,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模特行业的盈利模式之一。那没有必要指责圈外人举办的比赛。其实,这些经纪公司举办的比赛,不应该代表行业的大赛。选手的确是来自全国各地,但选择标准是这些公司自己制定的,无需征求公众的意愿,更无需征求同行的意见。但这些都无可非议,因为是他自己的比赛,为自己服务理所应当。就是为满足自己公司的需求。我们去年开始做的新面孔大赛在国家商标总局做的商标注册,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但我们自己不需要签约模特,所以法国、台湾、香港的各个经纪公司,包括新丝路、东方宾利都来参与,只是要给模特经纪公司一个公平选秀的平台。

  我认为,业内没有必要在大赛形式上较真,好手段都要拿来用,关键是比赛怎么做,是为谁服务。众多模特学校、众多模特公司、行业协会举办比赛的目的都不一样,所谓的公平,其实市场是唯一的天平。专业的模特公司举办比赛和高校举办比赛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高校当然希望学生从大赛走出去,到各个经纪公司就业。

  行业比赛本身有问题,模特大赛在市场能生存下来一定是优秀赛事。生存不了,一定是有问题,使用环节、选人、用人环节有问题。就看谁能生存下来。如果能做得很好,那就是有价值。

  前不久的大赛,我们在西安选出了11岁的模特,长到175CM,再次突破模特行业年龄的底线,我们提出真正的模特要从娃娃抓起,其实更深层次的话题是,专家说,这么小应该专心学习,不能学模特,但是有专家说这么小不能学钢琴吗?这其实是对模特行业有偏见,模特这个职业不能大器晚成。

  汪桂花:模特这个行业就是舶来品,都是从发达国家演变过来的,所以国内模特行业的发展还是与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性的模特大赛很少进入中国,因为那时候的中国经济发展得并不好,这些国际模特大赛来到中国是不赚钱的。但是现在国内的大环境日益向好,经济也在飞速发展,这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模特产业的未来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来发展。而相比于国际模特大赛,国内的赛事还是有些差距,并不稳定,所以面对着众多国际大赛的涌入,国内的模特产业和模特大赛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这个冲击可以看成是国内模特行业向国际学习的机会,也可以看成是一次挑战。

·上篇文章:辣妈超模吉赛尔·邦辰 美胸战士运动瘦身秘籍
·下篇文章:职业模特:不做时尚的附属品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
 相关评论
【文章评论已关闭】
关于我们 | 业务范围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7 中国模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6089782号    页面执行时间:15.63MS